杂曲歌辞·水调歌第一
佚名〔唐代〕
平沙落日大荒西,陇上明星高复低。
孤山几处看烽火,壮士连营候鼓鼙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广阔的沙漠平展浩远,一片荒芜的景象,夕阳已在西方缓缓下落,陇山上闪烁的明星从高慢慢地降下。
原野上连营驻守的军士,突然看到几处孤山上燃起的报警的烽火,战士们的帐篷一个连一个准备着闻鼓而战。
注释
鼓鼙:亦作“ 鼓鞞 ”。古代军中常用的乐器。指大鼓和小鼓。
赏析
这首诗,《乐府诗集》收入卷七十九,作《近代曲辞》;《万首唐人绝句》卷五十八作《乐府辞》;《全唐诗》卷二十七作《杂曲歌辞》,都未著作者姓名。“水调歌”,古代乐曲名。《全唐诗》题下注:“水调,商调曲也。唐曲凡十一叠,前五叠为歌,后六叠为入破。”本篇即歌的第一叠。它是按照“水调歌”的曲谱填写的歌词,因此在声韵上不大符合一般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律。
这首诗写的是驻守在西域边境荒野上的连营军士,闻警候令待征的情景。诗的首二句,就黄昏至星夜军营极目所见着笔,起得平缓。“平沙落日大荒西”一句,写出地面的辽阔荒远,描绘出落日在遥远的地平线上缓缓西沉的景象。“陇上明星高复低”一句接写夜
简析
《杂曲歌辞·水调歌第一》是一首七言绝句。诗的首句以“平沙”、“落日”和“大荒”三个意象,勾勒出一幅辽阔无垠、夕阳西下的边塞风光;次句既表现夜空的深邃与星辰的闪烁,也暗含时间的流逝与边疆生活的漫长与孤寂;三句写边塞地形的险要,暗示出边境的紧张局势;末句直接描写将士们的生活状态。整首诗通过对边塞风光的描绘和军旅生活的展现,不仅展现了边塞的辽阔与壮美,更凸显出守边将士的英勇与坚韧。
落花落
王勃〔唐代〕
落花落,落花纷漠漠。
绿叶青跗映丹萼,与君裴回上金阁。
影拂妆阶玳瑁筵,香飘舞馆茱萸幕。
落花飞,燎乱入中帷。
落花春正满,春人归不归。
落花度,氛氲绕高树。
落花春已繁,春人春不顾。
绮阁青台静且闲,罗袂红巾复往还。
盛年不再得,高枝难重攀。
试复旦游落花里,暮宿落花间。
与君落花院,台上起双鬟。
上李邕
李白〔唐代〕
大鹏一日同风起,扶摇直上九万里。
假令风歇时下来,犹能簸却沧溟水。
世人见我恒殊调,闻余大言皆冷笑。(闻一作:见)
宣父犹能畏后生,丈夫未可轻年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