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寒食

洪升 洪升〔清代〕

七度逢寒食,何曾扫墓田。
他乡长儿女,故国隔山川。
明月飞乌鹊,空山鸣杜鹃。
高堂添白发,朝夕泪如泉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客中过寒食已有七年,不能够祭扫在祖坟前。
儿女们都已经在外乡长大,与故乡相隔万水千山。
明月惊飞了绕树的乌鹊,空山里只有杜鹃在声声鸣叫着。
高堂上明镜里悲叹白发,每日里思念游子泪如涌泉。

注释
寒食:清明前一天,扫墓祭祖的节日。
七度:作家离家已七年,未曾归乡扫墓。
墓田:指坟地。
他乡:外乡。时作者居北京。
故国:指故乡。
“明月”句:借用曹操“月明星稀,乌鹊南飞”之句。
“空山”句:借用李白“又闻子规啼夜月,愁空山”之句。
高堂:这里指家中的父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创作背景

 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。康熙十三年(1672年)的一天。他远离家乡。外出求学。力求谋得一官半职来报答父老兄弟。但直到康熙十九年(1680年)寒食节的时候,七年时间过去了,作者还是两手空空,有感于此,作者觉得有愧于家人,从而写下此诗。

参考资料:完善

1、 郭雪峰,葛成飞主编.旅游文学:清华大学出版社,2014.05:第178页

赏析

  这首诗写寒食节的风俗,以及自己对家园对父母的思念之情,是一首五言律诗。

  这首诗首联和颔联先从离乡七年写起,作者写自己离乡期间未曾扫墓可谓不孝。由此过渡到思亲,再从他乡思绪飞越山川回到故园。颈联虚写寒食节的景象,实则写自己未归故乡和故乡归未得的心境。同时也写出孝思之绵远,景象之深邃,长夜难眠,悲不自已,这是以景衬情。曹操诗云:“月明星稀,乌鹊南飞,绕树三匝,何枝可依。”此处“明月飞乌鹊”也有“何枝可依”的思绪愁肠。杜鹃鸟叫,民间以为“归不得也么哥哥”以至悲泣啼血,也是恨不能归乡之意。末联诗人叙说自己不尽的孝思,既有伤感,又有自责,既是安慰,又是怀念。余怀缕缕,溢于言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简析

  《寒食》是一首五言律诗。诗的首联写离家七载,未回去扫过墓。颔联写未能归故乡之情。颈联写寒食节的景象,借景抒情。末联进一步表现自己对父母家园的思念。这首诗主要使用白描写法,而又蕴藉情深,诗中用典很活脱,没有滞涩难解的弊病,令人产生邈远无际的联想。

洪升

洪升

洪升(1645~1704),清代戏曲作家、诗人。字昉思,号稗畦,又号稗村、南屏樵者。汉族,钱塘(今浙江杭州市)人。生于世宦之家,康熙七年(1668)北京国子监肄业,二十年均科举不第,白衣终身。代表作《长生殿》历经十年,三易其稿,于康熙二十七年(1688)问世后引起社会轰动。次年因在孝懿皇后忌日演出《长生殿》,而被劾下狱,革去太学生籍,后离开北京返乡。晚年归钱塘,生活穷困潦倒。康熙四十三年,曹寅在南京排演全本《长生殿》,洪升应邀前去观赏,事后在返回杭州途中,于乌镇酒醉后失足落水而死。洪升与孔尚任并称“南洪北孔”。 14篇诗文  8条名句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红豆曲

曹雪芹 曹雪芹〔清代〕

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,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。
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,忘不了新愁与旧愁。
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;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。
展不开的眉头,捱不明的更漏。
呀!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,流不断的绿水悠悠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金缕曲·亡妇忌日有感

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〔清代〕

此恨何时已。滴空阶、寒更雨歇,葬花天气。三载悠悠魂梦杳,是梦久应醒矣。料也觉、人间无味。不及夜台尘土隔,冷清清、一片埋愁地。钗钿约,竟抛弃。
重泉若有双鱼寄。好知他、年来苦乐,与谁相倚。我自中宵成转侧,忍听湘弦重理。待结个、他生知己。还怕两人俱薄命,再缘悭、剩月零风里。清泪尽,纸灰起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晒旧衣

周寿昌 周寿昌〔清代〕

卅载绨袍检尚存,领襟虽破却余温。
重缝不忍轻移拆,上有慈亲旧线痕。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